Skip to content

平面設計領域的巨人們:18位設計師名人的創新,探索不一樣的設計美學

    自從接觸平面設計以後,探索著名平面設計師的作品是必然過程,這些名人們都會帶來不少啟發,因此,這篇文章就來談談國內外的著名平設計師們有哪些,或許可以為你帶來啟發、或者將成為他的粉絲。

    歐美平面設計師

    保羅.蘭德(Paul Rand)

    Paul Rand/flickr

    史蒂夫.賈伯斯在他去世不久就曾這麼評價:「當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

    美國最知名的平面設計師之一,當年瑞士國際主義設計風格興起,他是美國最早的國際主義設計風格設計師之一。

    如果你是想專攻LOGO以及企業識別系統領域的人,那麼你是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大名。

    過去LOGO的設計是非常複雜,直到瑞士國際主義風格引進美國後,保羅.蘭德(Paul Rand)將設計都以極簡主義方式進行。

    一個Logo如果沒有設計到極簡,就不可能存活下來

    美國設計教父-保羅.蘭德(Paul Rand)

    你可以看到當今各大企業他設計的LOGO,都沒有經歷過他多變化,像是:IBMNeXTEF、Enron等。

    米爾頓·格拉瑟(Milton Glaser)

    這個阿公,不是普通人。

    如果你知道「I ♥ NY」這個字樣的話,這個設計當初在1977年時,其為了宣傳紐約的觀光業,以此免費設計標誌,後來紐約州經濟發展廳去發展周邊商品。

    據說,估計每年帶來超過3000萬美元的進帳。

    早期美國的平面設計大部分都是以國際主義風格,而這位阿公則與他人不一樣,尤其是理念部分,當年因為他的設計風格捕獲一大票粉絲,像下圖這張海報,到現在都有人爭相蒐藏。

    這是1967年放在音樂人,巴布.狄倫,發行的第一版精選集唱片裡的摺疊海報。

    曾在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dern Art in New York)舉辦個展,作品收錄於多個博物館的永久館藏中。

    他在2004年獲得紐約庫柏休伊特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的終身成就國家設計獎,並於2009年成為第一位獲得國家藝術勳章的平面設計師。

    這…有點屌。

    不過,他在2020年6月26日於紐約去世。

    阿曼·霍夫曼(Armin Hofman)

    Pinterest

    設計界有一個理念—瑞士國際主義。阿曼·霍夫曼就是把瑞士國際主義發揮得非常有精隨的設計傳奇人物。

    他的設計多半以簡潔有力的方式去灌徹有意義的設計。

    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

    世界上三大著名設計師之一,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來自美國,同時也是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成員。

    一般來說,平面設計主要是為他人解決問題,而在他的觀念裡,注重個人觀念的表達,追求藝術設計作品的自由性。

    也就是說他關心的焦點是如何能夠把個人獨特的風格和具有視覺傳達功能的設計結合在一起。

    因此這樣的觀念下,就在他所做平面設計領域上有著美式幽默感、通俗易懂、活潑方式呈現。

    他的作品,總能受到美國民眾喜愛。

    seymourchwastarchive.com

    岡特·蘭堡(Gunter Ram bow)

    岡特·蘭堡(Gunter Ram bow),1938年出生於德國麥克蘭堡,是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之一。

    當年,新的觀念形象設計流派開始崛起,強調視覺傳達的精確性、形象性和理性,成為二次世界大戰後平面設計的重要發展方向,對於平面設計史和現實均具有重要意義。

    詩、藝術和文學是人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無處不在,人們只要去觀察它就能發現它。

    岡特·蘭堡(Gunter Ram bow)

    蘭堡的藝術創作突顯了生活中存在的藝術,將常見的主題融入作品中,並賦予它們更深刻的象徵意義。

    他的作品展現了冷靜而執著的左翼思想,這種思想深受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以理性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的心理結構理論來詮釋社會進步的意義。

    這種堅持和執著直接體現在他的作品中。

    我想你可能…看不懂以上的東西,因為這很哲學,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會從生活觀察而創作的人。

    pinterest

    艾瑪·布姆(Irma Boom)

    pinterest

    來自荷蘭的平面設計師,她在設計主要著重在書籍方面。

    因為這項獨特的才能和眼光被譽為“圖書女王”,已經創作了300多本書,並以其在自己領域內的藝術自主性而聞名。

    她經常採用大膽的嘗試方法,挑戰傳統書籍的設計和印刷規範,使她的作品充滿了創意和想像力。

    雖然她的作品可能沒有廣泛的市場需求,但是她對設計的獨特見解和獨創性使她在設計領域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

    蘇珊·凱爾(Susan Kare)

    pinterest

    「圖形介面,代表的是電腦產業的未來。」賈伯斯說。

    當年賈伯斯在發表麥金塔時,從口袋抽出磁碟片插入至電腦,間接放映在大眾媒體前的是畫軟體,電子表格,象棋遊戲,不同的字體,甚至還有一張賈伯斯自己的像素圖。

    蘇珊·凱爾是蘋果第一代最具有知名的圖標設計者,你現在看到的蘋果手機、電腦,全都是來自於她一開始發想的。

    比如說,Command (or Cmd) 的符號,非常特別,不知道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這個圖標?

    其實這個符號是來自於瑞典 Borgholm 城堡,它的俯視圖就是一個「⌘」的設計。

    medium

    在她眼裡認為一個好的圖標(icon)應該像是一看就知道那種,不需要讓人還在那邊想這是什麼。而這點價值觀與賈伯斯的極簡主義裡念極為相似。

    題外話:前面開頭談到的保羅.蘭德設計師,當時賈伯斯被蘋果踢出後,去創辦NeXT時,蘇珊·凱爾引薦賈伯斯找保羅.蘭德設計LOGO。

    艾倫·弗萊徹(Alan Fletcher)

    pinterest

    人稱為英國平面設計之父,他的設計多半以排版形式去表達。

    他的設計作品打破了傳統設計的束縛,賦予了設計更多的表現力和靈活性,讓人們對設計有了不同的認識和理解。

    經常排版大膽創新,運用強烈的色彩和視覺語言,為平面設計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生命力,讓設計成為了企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而非簡單的裝飾品並充滿了創意和想像力。

    不僅具有美學價值,而且更具有實用性和商業價值,使他成為了一位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

    亨里克·貝勒維(Henryk Berlewi)

    許多資料寫他是波蘭人,但去維基百科可以看到他是波蘭-法國人。

    他的設計風格主要是幾何圖形呈現,拒絕以表現主義呈現,並在1924 年 3 月提出以使用機械手段創造紋理(Mechano-Faktura)之理論。

    但是我看他作品真的很包浩斯,說是受到猶太文化影響而誕生。

    包浩斯(bauhaus)於1919年成立;而貝勒維則在1924年提出理論,我想會有這樣風格或許是多少受到包浩斯影響。

    延伸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設計界的經典:德國包浩斯設計學校

    wikiart

    The rodina

    Instagram

    會知道這個人是來自於我在2018年的得知入圍國際設計大獎時,當時上面有許多國際評審,The rodina,來自荷蘭,同時是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平面設….

    不對,她應該算是藝術家才對。

    因為她的作品太過於前衛,主要創作風格都是以各種3D、各種繽紛色彩呈現,或許追蹤她的Instagram可以了解更多。

    日本平面設計師

    接下來,以下要講的是亞洲地區的設計師們,個人認為日本設計師是在亞洲,非常多著名的國際級設計大師。

    我想也許是我們離日本最近、也許是設計界很常看到日本設計師而感到非常多設計代表人物,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欣賞的對象。

    龜倉雄策

    日本平面設計界的先驅者,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平面設計師,人稱:日本現代設計之父。

    初次認識他時,在高中設計課本上談到他的作品,當年日本奧運1964的海報設計就是他設計的,那張作品相當經典,而且非常有力量感覺。

    因為這張日本奧運1964的設計,引起全世界人關注,同時也打開他的知名度。


    一開始他在1960年成立日本設計中心,隨後獲得多個國內外獎項,包括朝日賞、每日藝術賞、日本文化設計大賞等。

    在海外更獲得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金獎、銀獎,布魯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銀獎、銅獎,以及拉赫第國際海報雙年展的最高榮譽。

    此外,他曾經擔任設計雜誌「Creation」20集總編輯,並於1994年獲得該雜誌頒發的特別賞與東京ADC會員賞。同年,他更獲得華沙美術學院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在1991年,他更榮獲文化功勞者的殊榮。

    其中包括日本著名的Good Design大獎,他的作品甚至成為了該大獎的標誌。

    這個LOGO設計的印象深刻程度可見一斑,甚至有記者對路人進行了採訪,多數路人提到最具印象的就是這個LOGO。

    田中一光

    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有個品牌你一定知道,無印良品(MUJI)

    在1980年代,Saison集團的堤清二就和田中一起構思了「無印良品」品牌,當時他們提出一種概念「不加裝飾在上面」,你可以看到現在的無印良品在商品上幾乎看不到大大LOGO在上面。

    而當時田中則是Muji的美術指導和顧問,負責策劃推廣,可以說是Muji的幕後推手。

    回到平面設計界,田中一光在生前製作大量設計,是一個相當有才華設計師,要說多大量?

    田中一光去世後,被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永久收藏,包括大約 2,700 幅海報作品、3,600 幅書籍設計作品、9,500 本書、25,000 幅攝影材料以及 55,000 份文件和信件。

    其中最出名的設計作品之一就是下面這張, 《日本舞踊》公演海報。

    延伸閱讀:

    無印良品之父—田中一光,不同於現代主義的平面設計語言。

    分享我設計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田中一光的LOGO文字設計。

    福田繁雄

    前面在歐美設計師部分就有談到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德國設計師岡特·蘭堡(Gunter Rambow)、美國設計師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

    而福田繁雄則是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之一。

    他的設計擅長以錯視手法呈現,如果你正在念設計當好教到錯視章節的話,課本一定會出現他的作品,因為太經典了。

    橫尾忠則

    t1.gstatic.com

    我們一直認為日本的設計都是極簡、極簡、再極簡。

    而橫尾忠則的設計卻有強烈而獨特個人風格,就算多樣設計風格放在面前,你都依然可以辨別出這是他的風格。

    我們都知道普普藝術源於美國,而安迪·沃荷(Andy Warhol)被視為普普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相較於美國,日本的類似風格則稱為「新日本美術」,其中橫尾忠則(Tadanori Yokoo)被譽為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延伸閱讀:聲稱每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普普藝術,創造並成功改變了世界

    「設計界的人常常把我的作品視為『反設計』。」

    橫尾忠則

    他的作品經常探討人們一直不敢說的三種東西—死亡政治

    怎麼會有人利用平面設計會去探討這種東西?根本荒唐!

    沒錯,他就是以「 既俗氣又前衛 」 、「既荒唐又現實」的層面去定義他作品,並且運用大量高明度色彩、大量拼貼效果,透過這種方式才能引發思考。

    pinterest

    高田 唯

    剛剛談到有人說橫尾忠則的設計都是反設計,那麼這邊要來談第二位反設計人物—高田 唯。

    他的設計沒有像橫尾忠則那樣極端,但是,他的設計行為上多半都是違反設計理論,之前有寫一篇文章特地談到他,你可以去看之前寫的文章,這邊就不多著墨。

    基本上,他就是第一個帶起新醜風的設計流派。

    井口皓太

    這是動態設計師。

    蛤?這篇文章,不是要談平面設計嗎?

    對沒錯。但是每次想到平面設計大部分時間會想到這個人,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設計師之一,我還是想推薦他。

    回想當時,意外看到tokyo TDC設計年鑑,其中一個作品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下方這個影片,每次都很喜歡再次看看他的作品,甚至都會推薦給朋友看。

    越看越喜歡,於是我…又再看了一次。

    雖然說這個作品是與另一位字體設計師,大原大次郎(不是烏龍派出所所長那位。),一起設計的,但我更傾向於井口皓太的動態設計。

    他的設計風格以動態設計為主,經常充滿著活力和創意。他的官網上展示了許多讓人驚艷的作品,值得一看。特別是他在2020年設計的動態作品,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平面設計師

    Nod Young

    當初會知道這個設計師主要來自於他在 2018 年得到 Tokyo TDC 設計大獎時,對他這件大獎作品非常感興趣。

    Tokyo TDC
    Tokyo TDC

    因為主要以一種沒有看過的方式呈現企業識別系統,一般教科書上的企業識別系統,必須要這樣才能那樣,而這件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完全打破企業識別系統規則。

    而且重點是還能有高度強烈識別系統,在這點非常有前瞻性。

    想到在設計公司上班時,當時要做企業識別系統,我非常想做這種方式呈現,結果被老闆拒絕使用這種方式…。

    回到這個人身上,他是非常具有才華設計師,得了不少國際設計大獎,包括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TDC 獎、HKDA GDA 銀獎及評審團獎、威尼斯雙年展。

    如果你想要看他更多作品,可以到官網看。

    最後一位

                     logotyp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為你打造專屬文字 LOGO 設計我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