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德國包浩斯學校老師之一:赫爾伯特·拜爾,他改變了信件上字體的意義

    今天這篇文章,是曾在信件裡寫給讀者的其中一封信,主要講德國包浩斯學校裡的其中一名教授—赫爾伯特·拜爾(Herbert Bayer)的一則小故事。

    如果,你想優先收到類似信件時,歡迎在下方填寫資訊,在這裡會跟你分享我設計的作品、故事、想法等,你也可以到作品集看看有興趣再來填寫。

    學校背景

    包浩斯(bauhaus)是一間德國設計學校,主要專攻設計的各個領域的範疇,像是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

    這間學校的開始到結束一共經歷了三任校長任職,其第三任校長,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提出相當有名而經典的理論: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對於前個時代經常使用複雜、繁瑣、手工化的設計來說,這簡直是非常前衛的想法,同時因為這樣思維誕生影響無數設計師以及設計教育,甚至是一個設計流派中的重要轉捩點之一。

    直至現今,都有人譽它為「設計界的哈佛大學。」

    延伸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設計界的經典:德國包浩斯設計學校

    包浩斯學校老師之一:赫爾伯特·拜爾(Herbert Bayer)

    包浩斯第一任校長,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eorg Gropius),成立包浩斯宣言之時,吸引了赫爾伯特·拜爾前往包浩斯學習。

    拜爾還是學生時代時,已經是具有設計天賦的人,所以在求學時代裡,他就已經完全可以獨立做設計活動案。

    1925年,拜爾從一名學生轉變為包浩斯老斯身分,在這裡他研究這三個領域:字體設計、編排設計、建築設計。

    「通用字體」(Universum)

    其中一個研究領域的字體設計。

    在德國威瑪共和時,所有信件都流行華麗的歌德字體來撰寫信件內容,而拜爾有一種新想法:

    為什麼不讓文字更簡潔一點?

    如此簡單的疑問句,觸使拜爾加深思考這件事。

    因此,他設計一款叫「通用字體」(Universum),這套字體沒有任何大寫,全都是小寫以及無襯線,這點觀念在當時是非常前衛。

    他認為,我們講話時也不會區分大寫A或小寫A,小寫可以讓閱讀的人看得更快速與流暢,不需要多想一步,整體來說可以達到既美觀又達到功能性。

    毫無疑問的,這個觀念與政府站在對立面,所以每次相關政府機構只要看到包浩斯寄出的信上有小寫無襯線字體時,都一定先撕毀,拒絕讓社會注入新的想法。

    包浩斯不屬於德國。

    掌控政權的納粹黨:「包浩斯不屬於德國。」

    包浩斯學校被迫關門後,直到1927年由保羅‧雷納(Paul Renner)設計一款非常知名而經典的Futura字體,其實都延續「通用字體」(Universal)的精神。

                     logotyp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為你打造專屬文字 LOGO 設計我有興趣!
    +